第一作者:王继卿(1982-),男,甘肃永昌人,副研究员,硕导,博士,研究方向为绵山羊遗传育种。E-mail:[email protected]
为了提高环县绒山羊冬季饲养效果,把6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杂种一代羔羊(简称F1代羔羊)作为试验对象,以环县农民群众传统采用的饲养模式——放牧加少量补饲(简称“放牧+补饲”)作为对照,采用全舍饲方式对两个试验群体进行60 d的育肥试验,综合测定绒山羊羔羊的生长结果、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群体内,全舍饲组的育肥末重、育肥期增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 P<0.01)。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02.5 g、10.75 kg和47.66%,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87.2 g、3.46 kg和12.54%。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17.2 g、11.71 kg和49.62%,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96.7 g、4.16 kg和13.83%。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 P<0.05),其它肉品质指标在全舍饲和“放牧+补饲”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纯收入较“放牧+补饲”组同类型羔羊分别提高了110.2和75元。因此,较传统饲养模式,全舍饲育肥能够明显增加环县绒山羊羔羊冬季生长效果和产肉性能,改善部分肉品质,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We conducted yard-feeding experiments on goa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thods for raising and breeding of cashmere goats in Huanxian County in winter.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n Huanxian County of “grazing and supplementary feeding” (hereafter, G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 60-day yard-feeding (hereafter, 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six-month-old Ziwuling black goats and F1 hybrids of Liaoning Cashmere goats (♂) ×Ziwuling black goats (♀) (hereafter, F1). Growth results,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were systematically measured and economic return was calculated. The final weight, weight gain, average daily gain, carcass weight and dressing percentage in 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S group in both experimental goat populations ( P<0.01). Average daily gain, carcass weight, and dressing percentage of Ziwuling black goats in Y group were 102.5 g, 10.75 kg, and 47.6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87.2 g, 3.46 kg, and 12.54% in GS group. Average daily gain, carcass weight, and dressing percentage of F1 in Y group were 117.2 g, 11.71 kg, and 49.62%,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96.7 g, 4.16 kg, and 13.83% in GS group. Water loss rate and meat tenderness in 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S group ( P<0.05),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se groups with regard to other meat quality indexes. Net income of Y group from Ziwuling black goats and F1 hybrids were 110.2 and 75 CNY,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ambs of the same breed in GS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yard-feeding can increase growth results and meat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some meat quality indexes and cultural benefits of the cashmere goats of Huanxian County in winter.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 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 是甘肃省的养羊大县。2013年全县羊只存栏73.48万只(位居全省第5), 羊肉总产量4 934 t(位居全省第11)[1]。羊产业在环县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全县的首位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3年农民群众从养羊业中获得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环县绵山羊类型有子午岭黑山羊、白绒山羊、滩羊、小尾寒羊及其杂种羊, 其中山羊是主体, 占全县羊只存栏量的74%(54.39万只)。子午岭黑山羊以盛产西路黑猾子皮和紫绒而著称, 原产于陕西省的榆林和延安两市以及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华池和合水县, 在甘肃省又称为陇东黑山羊, 具有抓膘能力强、肉质好等优点, 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地方品种, 已被环县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子午岭黑山羊体格小、产肉量不高, 种质退化严重, 胴体重和屠宰率较1980年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2], 这与忽视品种选育和饲养管理粗放有关。子午岭黑山羊饲养量逐年减少, 目前已不足2万只[3]。环县农民群众养羊方式以传统模式为主, 饲养管理粗放、科技意识淡薄, 山羊基本以自然放牧为主, 在冬春季节主要补饲玉米(Zea mays)秸秆, 辅以少量的玉米籽和青贮玉米, 造成营养物质供应严重失衡, 营养消耗远大于摄入, 以致于冬春季节生长速度过于缓慢, “ 冬瘦、春乏” 现象非常严重。育肥是迅速提高黑山羊冬季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浏阳黑山羊[4]、建昌黑山羊[5]和海南黑山羊[6]进行全舍饲育肥发现, 与放牧饲养方式相比, 全舍饲育肥不但能提高日增重和经济效益, 还能显著影响部分内脏器官大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是一种理想的黑山羊饲养方式。但由于试验样本量较小, 且未能综合生长结果、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等指标, 系统说明全舍饲在黑山羊养殖中的作用, 所以黑山羊舍饲育肥还需深入研究。同时, 甘肃环县独特的生态、地理和饲草料条件也决定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育肥模式, 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有关环县黑山羊和白绒山羊育肥的研究报道。因此, 本研究把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杂种绒山羊羔羊作为研究对象, 以环县农户普遍采用的饲养管理模式作为对照, 进行全舍饲短期育肥, 以期找出目前山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挖掘环县绒山羊的生长潜力, 为农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最终明显提高山羊个体的产肉量和养殖效益。
试验在环县惠农绒山羊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和八珠乡苟塬村进行。环县总土地面积9 236 km2, 境内海拔1 200~2 089 m, 年均气温9.1 ℃, 年均降水量674.5 mm, 年均蒸发量1 642.2 mm, 年均日照时数2 474.6 h[1]。草地类型为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地。羊是该县的主要家畜, 占家畜存栏量的77.81%。环县惠农绒山羊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是甘肃省省级绒山羊种羊场, 主要从事绒山羊的良种繁育与生产, 现饲养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等各类绒山羊600多只。八珠乡是环县子午岭黑山羊的核心产区, 该乡子午岭黑山羊存栏量约占全县的60%以上。
1.2.1 试验设计 以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辽宁绒山羊(♂)× 子午岭黑山羊(♀)杂种一代羔羊(简称F1代羔羊)两个群体作为试验对象, 按照饲养管理模式分为两组, 把以农户普遍采用的“ 放牧+补饲” 方式饲养的群体作为对照组, 以全舍饲方式进行育肥试验的群体作为试验组, 研究山羊羔羊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生产性能。
1.2.2 试验羔羊分组 选择健康无病、生长发育正常的6月龄羔羊160只, 按照饲养管理模式分为4组, 即子午岭黑山羊“ 放牧+补饲” 组、子午岭黑山羊全舍饲组、F1代羔羊“ 放牧+补饲” 组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 每个组均为40只羔羊(公母各半)。4组间羔羊的育肥始重无显著差异(P> 0.05)。
全舍饲组和“ 放牧+补饲” 组羔羊分别在环县惠农绒山羊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和八珠乡苟塬村饲养。试验前对圈舍进行清扫和消毒, 给羊只佩戴耳标, 并进行驱虫。
1.3.1 全舍饲组精料补充料配方及饲养管理 充分利用环县当地饲草料类型, 参照NRC商品羔羊饲养标准, 查阅营养成分表, 制定全舍饲组羔羊的精料补充料配方(表2)。
全舍饲组从2013年11月1日开始进行10 d的预试期, 精料补充料饲喂量从0.1 kg· d-1逐渐增加到试验期的饲喂量。之后和放牧组一起进入60 d的试验期。饲喂量参照《肉羊饲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816-2004)。每隔15 d称重1次, 根据增重情况调整饲喂量。粗饲料是干草、青贮玉米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 粗饲料自由采食。
1.3.2 “ 放牧+补饲” 组补饲饲草料配方及饲养管理 “ 放牧+补饲” 组羔羊在八珠乡苟塬村附近的天然草地中自然放牧, 归牧后按照农民的传统习惯补饲0.5 kg饲草料。放牧草地牧草以长芒草(Stipa bungeana)、赖草(Leymus secalinus)、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主。牧草生长旺盛期营养水平:干物质87%, 消化能11.87 MJ· kg-1, 粗蛋白质12.55%, 钙1.09%, 磷0.3%。
补饲饲草料主要成分:50%玉米秸秆、25%青贮玉米、15%小麦干草和10%玉米籽粒。营养水平:干物质72.79%, 消化能5.53 MJ· kg-1, 粗蛋白质4.98%, 钙0.24%, 磷0.14%。
1)生长结果:育肥试验开始时及每隔15 d, 早晨称取羔羊的空腹体重。
2)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育肥试验结束后, 从每组中选择10只羔羊(共计40只)进行屠宰试验, 要求被选羔羊的平均体重与所在组羊只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 0.05)。按常规方法测定屠宰性能(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GR值和眼肌面积)和肉品质指标(失水率、嫩度、熟肉率、肉色、大理石纹和pH值)[7]。
试验数据经Excel整理以后, 用SPSS 20.0软件对各组的生长结果、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两个试验群体中, “ 放牧+补饲” 组和全舍饲组的育肥始重无显著差异(P> 0.05), 但全舍饲组的育肥末重、育肥期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 放牧+补饲” 组(P< 0.01)(表3)。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育肥期增重分别为6.15和7.03 kg, 比“ 放牧+补饲” 组同品种羔羊提高了5.23和5.80 kg。它们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是102.50和117.20 g, 是“ 放牧+补饲” 组同品种羔羊的6.70和5.72倍。品种对山羊的育肥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同饲养管理方式下, 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的生长无显著差异(P> 0.05), 但F1代羔羊的育肥末重、育肥期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子午岭黑山羊。
两个试验群体中, 全舍饲组的屠宰性能指标均高于“ 放牧+补饲” 组(表4)。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全舍饲组的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0.75 kg和47.66%, 分别比“ 放牧+补饲” 组提高了3.46 kg和12.54%(P< 0.01)。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1.71 kg和49.62%, 分别比“ 放牧+补饲” 组提高了4.16 kg和13.83%(P< 0.01)。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眼肌面积也显著高于“ 放牧+补饲” 组的同品种羊只(P< 0.05)。相同育肥方式下, F1代羔羊的各项屠宰性能均高于子午岭黑山羊, 但差异并不显著(P> 0.05)。
两个试验群体中, 全舍饲组和“ 放牧+补饲” 组之间的熟肉率、pH、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差异(P> 0.05), 但失水率和嫩度差异显著(P< 0.05)(表5)。子午岭黑山羊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分别为12.49%和22.69 N, 分别比“ 放牧+补饲” 组低了20.85%和3.99 N。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分别为13.40%和24.59 N, 分别比“ 放牧+补饲” 组低了17.33%和3.14 N。相同育肥方式下, 子午岭黑山羊和F1代羔羊间的失水率和嫩度无显著差异(P> 0.05)。
育肥期内, 经济效益由高到低分别是子午岭黑山羊全舍饲组、F1代羔羊全舍饲组、F1代羔羊“ 放牧+补饲” 组和子午岭黑山羊“ 放牧+补饲” 组(表6)。子午岭黑山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纯收入分别是106.80和71.70元, 分别较“ 放牧+补饲” 组同品种羔羊提高了110.20和75.00元。
观测羔羊的生长结果, 能够定性判断饲草料配方是否合理、饲喂量是否能够满足羊只的营养需求, 从而及时调整饲养标准和饲喂量, 最终提高羊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本研究中, 以6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作为研究对象, 它们的育肥始重为16.17~16.33 kg, 这与文山黑山羊[8]和贵州黑山羊[9]的6月龄体重相近。在两个月的饲养期内, 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 放牧+补饲” 组的平均日增重仅为15.3和20.5 g, 这与前人在其它黑山羊品种上的研究结果接近。6~9月龄的贵州黑马羊公、母羔羊在天然放牧条件下的日增重分别为41.7和23.6 g[9]。麻城黑山羊[10]、自贡黑山羊[11]和云岭黑山羊[12]此阶段的日增重分别为50、35.8和36 g。在冬季全放牧条件下, 6月龄左右的云岭黑山羊和波尔山羊(♂)× 云岭黑山羊F1代去势公羊的体重呈下降趋势, 日增重分别为-13.2和-17.8 g[8]。赫章县黑山羊的冬季体重也为负增长[13]。子午岭黑山羊6月龄后日增重较小与遗传因素、饲养季节和饲养管理方式有关。山羊的绝对生长呈钟状对称正态曲线, 最高点为性成熟期, 性成熟期以后生长速度会逐渐下降[14]。子午岭黑山羊6月龄左右性成熟[15], 绝对生长速度较慢可能与之相关。云岭黑山羊6月龄以后生长速度也呈明显下降趋势[16]。试验羊群放牧草地牧草以长芒草、赖草、茵陈蒿和达乌里胡枝子为主, 所含消化能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较高, 在夏秋两季依靠放牧可完全满足羊只营养需求, 能形成羊只的“ 夏壮、秋肥” 。但是, 本研究的试验期(11月-翌年1月)正处于天然草地的枯草期, 这时牧草贮存量显著下降, 牧草有效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 可消化蛋白质的净利用率为负值, 严重影响了山羊的营养供给, 这时仅仅依靠自然放牧已远远满足不了羊只的营养需求, 羊只营养亏缺达15%~66%[17]。环县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对羊只实行粗放式管理, 冬季以放牧为主, 只进行少量的补饲。补饲物质主要以玉米秸秆为主, 辅以少量的玉米籽粒和青贮玉米。玉米秸秆质地粗硬、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不高, 粗蛋白仅为5.9%, 消化能为5.83 MJ· kg-1, 代谢能为4.78 MJ· k
本研究因地制宜, 根据羊只的营养需求, 科学合理设计精料补充料配方, 对试验羊只进行全舍饲育肥,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 子午岭黑山羊羔羊的日增重和胴体重由“ 放牧+补饲” 条件下的15.30 g和7.29 kg增加到全舍饲条件下的102.50 g和10.75 kg, 胴体重增加了47.46%; F1代羔羊的日增重和胴体重由“ 放牧+补饲” 条件下的20.50 g和7.55 kg增加到舍饲条件下的117.20 g和11.71 kg, 胴体重增加了55.10%。云岭黑山羊经短期育肥后, 其日增重、产肉量和经济效益也能得到显著提高[12, 22, 23]。眼肌面积与产肉量呈高度正相关。在同一试验群体内, 全舍饲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 放牧+补饲” 组(P< 0.05), 这与胴体重的变化趋势一致。全舍饲组和“ 放牧+补饲” 组的熟肉率、pH、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差异(P> 0.05), 但失水率和嫩度差异显著(P< 0.05)。在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中, 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均低于“ 放牧+补饲” 组。失水率和嫩度值越低, 表示羊肉保水性能越强, 肉质越柔嫩。由此表明, 全舍饲组羊肉的嫩度好于“ 放牧+补饲” 组。舍饲组浏阳黑山羊的肉品质也好于放牧组[4]。经济效益直接决定了育肥技术的成败。在两个试验群体中, 试验组的纯收入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纯收入分别为106.80和71.70元, 较“ 放牧+补饲” 组同品种个体提高了110.20和75.00元。袁希平等[22]在波尔山羊× 师宗黑山羊、波尔山羊× 文山黑山羊、波尔山羊× 楚雄黑山羊杂交一代去势公羔中发现, 育肥后羊只纯收入分别较放牧组提高了99.80、55.56和61.08元。综合各项研究结果, 较环县农民群众传统采用的“ 放牧+补饲” 饲养方式, 全舍饲不但能明显提高山羊羔羊的日增重和胴体重, 改善部分肉品质(失水率和嫩度), 还能显著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是适于环县养殖户采用的科学养羊方式。研究表明, 除此之外, 舍饲还能增加黑山羊的消化吸收能力、肝脏合成碱性磷酸酶能力、合成胆固醇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同时能增加血糖水平, 有利于满足黑山羊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所需能量, 利于沉积脂肪[5]。
受多种因素影响, 近30年来甘肃省草地退化严重, 退化率为50.96%[24]。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 环县土地平均以每年52.90 km2的速度沙化[25], 截至2002年, 环县97.17%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21]。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环县自2000年开始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实行了封山禁牧。据研究, 禁牧区草原的植被种类、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明显高于非禁牧区[26]。在封山禁牧地区, “ 为养而种, 种养结合” 的发展思路是解决饲草料短缺、提高家畜生产性能的有效方式之一。环县农作物耕地面积207.87万亩(约合13.858万hm2), 人均占有耕地6.38亩(约合0.425 hm2), 盛产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糜子(Panicum miliaceum)、谷子(Setaria italica)、马铃薯、燕麦(Avena sativa)等小杂粮和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葵花(Helianthus annuus)、黄豆(Cajanus cajan)、豌豆(Pisum sativum)等多种经济作物。其中小杂粮产量居全省之首, 被誉为“ 中国小杂粮之乡” 。在众多作物中, 玉米播种面积最大(116.20万亩, 约合7.75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55.90%, 且全部采用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产量高。其次为薯类(11.33%)、小麦(7.70%)、荞麦(6.85%)、油料(6.75%)和豆类(4.92%)。同时环县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留存面积超过170万亩(约合11.3万hm2)[27]。较大的种植面积和多样化的农作物类型, 为环县发展羊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充分保障了羊只冬季全舍饲育肥的饲草料来源。因此, 在环县完全可以对羔羊实行全舍饲短期育肥, 这样既能迅速提高个体的产肉量和养殖效益, 又能有效保护环县荒漠化、半荒漠化的草地资源。当然仅有充足的饲草料来源还不够, 养羊户在育肥过程中应注意饲草料的合理加工, 以确保营养价值被高效吸收。受传统思想影响, 部分农户将玉米秸秆切割成10~20 cm长的小段, 不经粉碎直接投喂给羊只, 这种饲喂方法不但造成玉米适口性差, 更是对玉米这种能量饲料的极大浪费[28]。目前, 环县已为每个村民小组免费购置了玉米青贮打捆机械和专用拉伸膜, 建议对玉米进行打捆全贮, 这样可有效保存玉米的养分, 提高适口性。同时还应注意饲草料的合理搭配, 补饲一定量的苜蓿、小麦麸皮、豌豆、油饼、马铃薯等饲料, 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和均衡性, 改变传统的“ 有啥喂啥” 和补饲单一饲料的做法, 这样可以显著提高羊只的育肥效果。
与环县农民群众在冬季普遍采用的“ 放牧+补饲” 饲养方式相比, 全舍饲不但能明显提高山羊个体的生长结果和屠宰性能, 改善羊肉的部分肉品质, 还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环县农民群众可以采用全舍饲方式对山羊羔羊进行短期育肥以生产市场需要的肥羔肉。这一研究结论可推广到甘肃省庆阳市的其它县区以及宁夏、陕西等养殖环境与环县相似的地区, 以提高山羊个体的产肉性能。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