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张琼(1990-),女,甘肃会宁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草学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近年来杨潜叶跳象对河西走廊地区胡杨( Populus eaphratica)林的危害日益加剧。在金塔县杨潜叶跳象的调查中发现,金塔县气温超过10 ℃时,杨潜叶跳象出蛰恢复活动,出蛰后立即上树为害胡杨,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通过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对杨潜叶跳象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月初在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胡杨平均好叶率明显高于清水对照胡杨平均好叶率,林内及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蛹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100%,成虫几乎无法完成羽化。
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 damaging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 and the inciden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when temperature above 10 ℃, it recovers activity and immediately causes harm to P. euphratica in Jinta County. The larva begins to pupate in May, and is most abundant in early Jun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of this pest by separately spraying 5% Cypermethrin Emulisible Oil 1 000 times, and 2.5% Deltamethrin Emulisible Oil 2 000 tim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praying 5% Cypermethrin Emulisible Oil 1 000 times had a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that average good leaf rate was higher than water treatnent in early April. Moreover, the average correct mortality of the pupae was 99% and 100%, and with this control strategy, the adults almost could not complete eclosion.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杨属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树种[1, 2]。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地区的胡杨是在干旱荒漠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森林类型[3]。由于其耐盐碱、耐干旱、抗风沙、适应范围广, 因而被称之为“ 英雄树” [4, 5]。胡杨可以在其它树种难以生长的地方生长, 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唯一的乔木树种, 是维护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的主体[6, 7]。杨潜叶跳象(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是常见的树木害虫之一。对黑龙江省小黑杨(Populus X)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上杨潜叶跳象的生态学特性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杨潜叶跳象卵孵化率为 82.1%, 幼虫成活率93.1%, 羽化率53.3%, 性比为1∶ 1[8]。对北京地区杨树上杨潜叶跳象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杨潜叶跳象一年发生一代, 以成虫越冬[9]。对青海省杨树上杨潜叶跳象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做了研究, 发现检疫制度不健全, 用药单一, 防治部分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天敌, 同时长期用药及防治使害虫抗药性增强, 杨潜叶跳象越来越猖獗, 应对其进行综合防治[10]。
2013年5月在河西走廊地区金塔县胡杨林中首次发现杨潜叶跳象为害胡杨, 自此以来, 其为害面积不断扩大, 程度不断加重, 成为金塔县胡杨林的一种重要害虫。但目前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为此本研究对金塔县胡杨中杨潜叶跳象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并根据已有其他地方对杨潜叶跳象的防治方法对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防治试验, 以期得到金塔县胡杨林中杨潜叶跳象的最佳防治方法, 从而为该地区胡杨林中杨潜叶跳象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供试材料为胡杨, 药剂为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
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所有种植胡杨的区域进行杨潜叶跳象分布与为害调查, 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中端北部边缘[9], 地处90° 58'-100° 20' E、39° 47'-49° 59' N。海拔1 100-1 400 m, 四季分明,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8 ℃, 平均日照总时数超过3 000 h。
在金塔县国营潮湖林场和金塔县板滩水库区的胡杨林分别设定5块调查样地, 每块调查样地设有3个处理, 在林内及以树干基部为圆心半径为0.5 m的地面分别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清水1次(对照)。每个处理寄主树木均在50株以上, 处理间的距离为1 m。
2014年4月下旬开始在金塔县国营潮湖林场和金塔县板滩水库区的胡杨林样地内随机抽取样株, 调查杨潜叶跳象在林内的生长发育规律。2014年4月2日和4月4日开始林内成虫防治效果试验, 方法同成虫防治试验, 每个处理选择25棵调查样株, 清理枯枝落叶后在树冠、树干基部及其树下地面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 从调查样地随机选取5株胡杨喷施清水作为对照, 于4月28日和4月29日从每个处理中随机调查600个叶片并对有蛀道的叶片数进行统计。
2014年5月2日和5月4日开始林内蛹防治效果试验, 方法同成虫防治试验, 每个处理随机选择500头供试蛹, 于5月28日和5月29日统计成虫的羽化数量。
每个处理从调查样株中随机抽取600个叶片, 测定其有蛀道叶片数; 每个处理从调查样株中随机抽取500头供试蛹, 其成虫羽化的数量, 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药剂的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处理死亡率(或好叶率)-对照死亡率(或好叶率)]/[100-对照死亡率(或好叶率)]× 100%。
式中:100-对照死亡率为理论处理最大死亡率; 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为实际处理死亡率。
应用SPSS 22.0软件对好叶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013年5月在甘肃省金塔县首次发现杨潜叶跳象后, 其为害面积不断扩大, 程度不断加重, 在金塔县各个地区都能发现该虫为害, 其中国营巢湖林场受害面积最大, 为8 000 hm2, 其次为西坝乡(533.3 hm2), 金塔西湖公园、中东镇、大庄子金鼎湖、鼎新镇和航天镇为害面积在333.3~466.7 hm2(表1)。
越冬:杨潜叶跳象1年发生1代, 成虫在林地表土中、石块下、枯枝落叶等地进行越冬。在金塔县第2年4月下旬当气温超过10 ℃时出蛰恢复活动, 出蛰后即开始上树为害胡杨, 先为害正在萌动的叶芽, 叶芽展开后为害幼叶, 后取食成叶的下表皮及叶肉, 在叶背留下典型的刻点被害状。卵:出蛰2周后即可交尾产卵在叶片下表皮靠近叶尖的部分, 于5月上旬孵化, 卵孵化期持续约20 d。幼虫:幼虫孵化后即开始潜入叶肉内潜食叶片, 1周后在潜道末端作一直径为6 mm的圆形叶包状蛹室潜藏其中。当食尽叶包中的叶肉组织后, 叶包干枯, 仅留叶子上下表皮, 呈中部鼓起的扁豆状“ 豆荚” 状蛹室而掉落地面。幼虫会在胡杨叶片上留下一个个圆形孔洞。蛹:5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 并开始进行当年第1代成虫羽化期。成虫:成虫羽化时咬破叶包蛹室边缘破口而出。随即上树取食叶肉。刚开始是在胡杨树的下层活动, 6月下旬逐步向胡杨树冠中层聚集, 这样一直在树冠层活动、取食为害到9月下旬, 然后成虫陆续潜入树皮下裂缝开始越冬。
2.3.1 林内地面防治成虫效果在金塔县潮湖林场胡杨林中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 胡杨的平均好叶率分别为80.5%和71.7%, 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且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潮湖林场杨潜叶跳象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 校正好叶率为67.8%。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对杨潜叶跳象成虫的防治效果均好于清水(对照)(P< 0.05)。
在金塔县板滩水库区胡杨林中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 胡杨的平均好叶率分别为78.5%和73.3%, 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且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板滩水库区杨潜叶跳象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 校正好叶率为62.1%。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对杨潜叶跳象成虫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清水(对照)(P< 0.05)。
2.3.2 林内地面防治蛹的效果 在金塔县潮湖林场胡杨林内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蛹的平均死亡率为99.4%; 在胡杨林内喷施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 蛹的平均死亡率为96.4%; 而清水处理(对照), 蛹的死亡率仅为37.8%, 各个处理间差异显著, 且喷施两种药剂对蛹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P< 0.05)。
在金塔县板滩水库区胡杨林内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蛹的平均死亡率为100%; 在胡杨林内喷施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 蛹的平均死亡率为97.0%; 而清水(对照), 蛹的死亡率仅为40.4%, 各个处理间差异显著, 且喷施两种药剂对板滩水库区蛹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P< 0.05)。
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河西走廊金塔县胡杨潜叶跳象的分布、为害、生长规律和特征的调查, 发现在金塔县气温超过10 ℃时, 杨潜叶跳象出蛰恢复活动, 出蛰后立即上树为害胡杨, 5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在乌兰浩特市做的杨潜叶跳象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中发现4月下旬杨潜叶跳象成虫出蛰活动, 卵于 4月下旬孵化, 5月中上旬为孵化盛期, 幼虫为害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止, 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 9月中旬开始下树越冬, 9月下旬成虫全部下树越冬[11]。因地域差异、环境不同, 本研究调查结果与乌兰浩特市结果有差异。在北京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药物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发现出蛰高峰期在3月底, 4 月上旬为出蛰末期, 4月上旬成虫进入交尾期, 4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 5月上旬开始进入成虫羽化期。9月下旬成虫开始向树下运动。随着气温下降 10月中旬成虫完全下树, 但未进入落叶下和泥土中越冬[12],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北京地区的供试树种为北京杨即调查的树种不同所致。在潮湖林场和板滩水库胡杨林内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杨潜叶跳象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且对蛹的防治效果优于其对成虫的防治效果, 这与王小军等在北京地区对杨树上的杨潜叶跳象做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一致[12]。张连翔等[13]对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发现, 40%氧化乐果乳油 800-1 000倍液对成虫、卵及幼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由此可见地域不同、树种不同所喷施药剂的稀释倍数也不同。树下喷施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在90%以上。白丽萍等[14]在乌兰浩特市杨树上也做了杨潜叶跳象的化学防治试验中发现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灌根防治出蛰前成虫, 防治效果超过91%。
本研究通过调查甘肃省河西走廊金塔县胡杨潜叶跳象的分布、为害, 发现杨潜叶跳象对金塔县胡杨的为害面积超过3 333 hm2, 严重发生的地方, 被害叶率达100%, 受害叶片的叶肉几乎被食尽。
防治试验得出, 在潮湖林场和板滩水库胡杨林内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对成虫和蛹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且两种药剂对蛹的防治效果优于其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胡杨林内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杨潜叶跳象成虫和蛹的防治效果均为最好, 两地的平均好叶率分别为80.5%和78.5%; 蛹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99%、100%, 成虫几乎无法完成羽化, 从而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