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靳继鹏(1992-),男,甘肃静宁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为了探讨补饲水平对高寒牧区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月龄甘肃高山细毛后备母羊48只,随机分为补饲Ⅰ组(颗粒饲料)、Ⅱ组[玉米( Zea mays)和苜蓿( Medicago sativa)干草]、 Ⅲ组[玉米、苜蓿干草和燕麦( Avena sativa)干草]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冬春季“放牧”+“补饲”试验,比较了后备母羊体重,剪毛量,毛纤维长度、细度、白度、强度和伸度等物理指标。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试验羊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48.29%、133.09%、96.76%;剪毛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对照组均极显著低于Ⅰ、Ⅱ、Ⅲ组( P<0.01),且自然长度Ⅰ组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 P<0.01),伸直长度Ⅲ组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 P<0.01),Ⅱ组显著高于Ⅰ组( P<0.05);细度(直径)Ⅰ组最大,Ⅰ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且显著高于Ⅱ组( P<0.05);白度Ⅰ组最高,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P>0.05);强度和伸度补饲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且强度Ⅰ组极显著高于Ⅱ组( P<0.01),伸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 P<0.05)。由此可见,补饲对体重、羊毛品质都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寒牧区冬春季节牧草营养缺乏,为了满足羊只营养需要,使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能在1.5岁进行配种繁殖,在冷季放牧的基础上补饲1号料为最佳选择。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level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Gansu alpine fine-wool sheep in alpine pastoral areas, we selected 48 twelve-month-old reserve Gansu alpine fine-wool ewes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group Ⅰ (fed pellet feed), group Ⅱ (corn and alfalfa hay), group Ⅲ (corn, alfalfa hay, and oat hay), and control group (no supplementary feeding) for winter and spring “grazing” + “feeding” tests. We compared physical indexes such as body weight, wool production, length, fineness, whiteness,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sheep wool fib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gain in groups Ⅰ, Ⅱ, and Ⅲ was higher (148.29%, 133.09%, and 96.76%, respective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wool produ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 P>0.05). The natural length and stretched lengt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groups Ⅰ, Ⅱ, and Ⅲ ( P<0.01). The natural length of group Ⅰ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s Ⅱ and Ⅲ ( P<0.01); the stretched length of group Ⅲ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s Ⅰ and Ⅱ ( P<0.01); and the stretched length of group Ⅱ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Ⅰ ( P<0.05). The maximum fineness (diameter): the fineness of group Ⅰ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P<0.01) and group Ⅱ ( P<0.05). The highest level of whiteness was observed in group Ⅰ,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other groups ( P>0.05). Th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pplementary feeding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01); the strength of group Ⅰ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Ⅱ ( P<0.01), and the elongation of group Ⅰ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Ⅱ ( P<0.05). The fee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body weight and quality of the wool. Forage nutrition deficiency is observed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alpine pasture areas. To meet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reserve ewes and make them breed at 1.5 years of age, the feed of group Ⅰ is the best choice on the basis of grazing in the cold season.
20世纪80年代初, 甘肃高山细毛羊育成于甘肃皇城绵羊育种场, 是甘肃当家细毛羊品种, 我国第一个高原型细毛羊(毛肉兼用), 代表着甘肃细毛羊的育种水平[1, 2]。甘肃高山细毛羊常年放牧在海拔2 600~3 500 m的高寒牧区, 气温低且温差大, 无霜期短, 7个月以上的枯草期, 植被单纯。且近年来肃南典型家庭牧场生产能力明显下降, 气候干旱持续, 草原退化逐年加剧, 超载放牧, 虫鼠危害严重, 生态恶化, 人类干扰过度, 生态系统功能逐步缺失, 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营养供给不足后备母羊饲养2.5岁才能配种。因此, 冬春两季牧场营养缺乏和寒冷应激极大地制约了绵羊生产水平[3, 4]。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毛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羊毛产业的发展[5]。目前, 我国养羊世界第一, 产毛世界第二, 是全球最大的羊毛加工国。相关研究表明, 不同的营养水平和科学的补饲方法都对体重、产毛量和羊毛品质有明显影响[6, 7, 8]。杨博等[9]应用代谢能指标优化了北方草原草畜平衡优化并提出了对策, 宫旭胤[10]通过推迟产羔时间、调整冷季暖棚补饲方案、精准管理实践、降低家畜存栏量, 提高了牧户的经济效益水平。但对高寒牧区甘肃高山细毛后备母羊放牧补饲影响羊毛品质的研究较少, 未见详细报道。本研究在甘肃省肃南县康乐乡牧户家进行为期90 d的放牧补饲试验, 探讨补饲水平对周岁高山细毛后备母羊体重、羊毛品质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 以期找出最佳的补饲方案, 为肃南高寒牧区乃至我国其他相似牧区细毛羊1.5岁能进行配种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增加牧民们的经济效益。
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赛鼎村牧户绵羊基本情况及生产节律如表1所列。其中, 所选牧户家庭人口2~6人, 天然草地7.8~264.0 hm2, 种植牧草面积0.14~1.67 hm2; 冬季草地放牧时间为10月20日-5月20日, 春秋草地放牧时间为5月20日-6月10日和8月20日-10月20日, 春夏草地放牧时间为6月10日-8月20日[1]。试验在牧户家选择健康、个体大小相近的12月龄的甘肃高山细毛羊48只。分为4组, 分别为试验Ⅰ 组、Ⅱ 组、Ⅲ 组、对照组, 各组12只; 在自然放牧采食的基础上, 试验Ⅰ 、Ⅱ 、Ⅲ 组分别补饲1、2、3号料(表2), 对照组不补饲。于2015年2月16日至2015年5月16日进行, 预试期10 d, 在预试期前对供试后备母羊进行健康检查和编号, 试验期80 d, 共90 d。
在测定甘肃高山细毛羊牧草采食量的基础上, 参照中国美利奴羊25 kg后备羊日增重为100 g时营养需要量, 根据营养缺少量上配制补饲饲料(扣除放牧采食营养)配方3个, 其中补饲料1号料为饲料场加工的颗粒饲料, 2、3号补饲料中的玉米(Zea mays)为整粒玉米、干草铡短饲喂。进行补饲试验, 筛选和制定适宜的补饲料(表2)和饲喂量[15]。试验开始1~3 d、4~10 d各组分别按标准饲喂量的1/3、2/3进行, 第11天开始, 均按标准饲喂量(表3)进行。
试验羊每天出牧前和归牧后试验组分别补饲1、2、3号饲料, 09:00到17:00在冬季牧场放牧自由采食, 此外, 每天保证试验羊饮水充足, 健康。
正常剪毛时(2015年6月底), 按照GB/T 14269-2008羊毛试验取样方法和《绵羊毛》GB 1253-1993中所规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取样, 从肩部、体侧和股部各采集30~50 g, 装入自封袋编号, 并带回毛纤维检测室备测。
1.5.1 体重测定指标及方法
1)初始重:试验开始当天早上羊空腹时的体重;
2)末重:试验结束当天早上羊空腹时的体重;
3)平均日增重=(末重-初始重)/试验天数。
1.5.2 羊毛纤维测定指标及方法
剪毛量:从羊体上剪下的原毛直接称重, 原毛包括纯净的羊毛纤维、生理夹杂物、外来夹杂物。
长度:自然长度按照GB 6976-86羊毛毛丛自然长度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伸直长度按《纺织纤维 短纤维长度和长度分布的测定 单纤维测量法》(GB/T 16257-1996)测定。
细度:依据的标准是《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GB 10685-2007)。
白度:依据的标准是《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GB/T 17644-1998), 并WSB-2型白度仪的使用要求进行测定。
强度和伸度:根据GB 4711-1984《羊毛单纤维断裂强力和伸长试验方法》及YG001B型纤维电子强力仪使用要求进行测定。
Excel整理数据, SPSS 21.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检验误差有5%和1%两个标准, 结果用平均值± 标准差(Mean± SD)。
试验开始, 选取各组试验羊初始重差异不显著(P> 0.05); 试验结束时, 末重补饲组Ⅰ 组、Ⅱ 组、Ⅲ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平均日增重Ⅰ 组、Ⅱ 组极显著高于Ⅲ 组和对照组(P< 0.01), Ⅰ 组和Ⅱ 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Ⅲ 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平均日增重试验Ⅰ 组、Ⅱ 组和Ⅲ 组试验羊分别比对照组高148.29%、133.09%、96.76%; 试验Ⅰ 组试验羊最大(图1)。
2.3.1 自然长度 肩部、体侧和股部自然长度都表现为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 Ⅰ 组、Ⅱ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肩部自然长度Ⅰ 组显著高于Ⅲ 组(P< 0.05), Ⅰ 组和Ⅱ 组、Ⅱ 组和Ⅲ 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 体侧和股部自然长度Ⅰ 组均显著高于Ⅱ 组和Ⅲ 组(P< 0.05), Ⅱ 组和Ⅲ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以平均值来看, 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 对照组极显著低于Ⅰ 、Ⅱ 和Ⅲ 组(P< 0.01), 且Ⅰ 组极显著高于Ⅱ 组和Ⅲ 组(P< 0.01), Ⅱ 组和Ⅲ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图3)。
2.3.2 伸直长度 肩部和体侧伸直长度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 肩部Ⅰ 组和Ⅱ 组均极显著高于Ⅲ 组和对照组(P< 0.01), Ⅲ 组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和Ⅱ 组差异不显著(P> 0.05); 体侧Ⅰ 组、Ⅱ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显著高于Ⅲ 组(P< 0.05), 且Ⅰ 组和Ⅱ 组、Ⅱ 组和Ⅲ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 股部Ⅱ 组> Ⅰ 组> Ⅲ 组> 对照组, 对照组极显著低于Ⅰ 组、Ⅱ 组和Ⅲ 组(P< 0.01), Ⅱ 组极显著高于Ⅰ 组和Ⅲ 组(P< 0.01), Ⅰ 组显著高于Ⅲ 组(P< 0.05)。以平均值来看, Ⅱ 组> Ⅰ 组> Ⅲ 组> 对照组, 对照组极显著低于Ⅰ 组、Ⅱ 组和Ⅲ 组(P< 0.01), Ⅲ 组极显著低于Ⅰ 组和Ⅱ 组(P< 0.01), Ⅱ 组显著高于Ⅰ 组(P< 0.05)(图4)。
肩部和体侧细度Ⅰ 组> Ⅲ 组> Ⅱ 组> 对照组(图5), Ⅰ 组、Ⅱ 组和Ⅲ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 0.05); 股部Ⅰ 组> Ⅱ 组> 对照组> Ⅲ 组, 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以平均值来看, Ⅰ 组> Ⅲ 组> Ⅱ 组> 对照组, Ⅰ 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显著高于Ⅱ 组(P< 0.05), Ⅱ 组、Ⅲ 组、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肩部白度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图6), Ⅰ 组显著高于Ⅲ 组和对照组(P< 0.05), Ⅱ 组、Ⅲ 组、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体侧和股部Ⅱ 组> Ⅰ 组> Ⅲ 组> 对照组, 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以平均值来看, 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 Ⅰ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Ⅱ 组、Ⅲ 组、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以肩部来看, 强度Ⅰ 组> Ⅲ 组> Ⅱ 组> 对照组(图7), Ⅰ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Ⅱ 组和Ⅳ 组(P< 0.01), 且Ⅱ 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和Ⅲ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 伸度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图8), Ⅰ 组和Ⅱ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Ⅱ 组和Ⅲ 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Ⅲ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以体侧来看, 强度Ⅰ 组> Ⅲ 组> Ⅱ 组> 对照组, Ⅰ 组、Ⅱ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对照组(P< 0.01), Ⅰ 组均显著高于Ⅱ 组和Ⅲ 组(P< 0.05), Ⅱ 组和Ⅲ 组之间无差异(P> 0.05); 伸度Ⅰ 组> Ⅲ 组> Ⅱ 组> 对照组, Ⅰ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极显著高于Ⅱ 组(P< 0.01), Ⅱ 组和Ⅲ 组、Ⅱ 组和对照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 0.05)。以股部来看, 强度Ⅲ 组> Ⅱ 组> Ⅰ 组> 对照组, Ⅲ 组显著高于Ⅱ 组(P< 0.05), 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 0.05); 伸度Ⅲ 组> Ⅰ 组> Ⅱ 组> 对照组, Ⅰ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Ⅲ 组显著高于Ⅱ 组(P< 0.05), Ⅱ 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以平均值来看, 强度Ⅰ 组> Ⅲ 组> Ⅱ 组> 对照组, Ⅰ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Ⅱ 组和对照组(P< 0.01), Ⅱ 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和Ⅲ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 伸度Ⅰ 组> Ⅲ 组> Ⅱ 组> 对照组, Ⅰ 组、Ⅱ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Ⅰ 组显著高于Ⅱ 组(P< 0.05), Ⅰ 组和Ⅲ 组、Ⅱ 组和Ⅲ 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 0.05)。
补饲Ⅰ 组、Ⅱ 组和Ⅲ 组的末重差异不显著, 但补饲各组在试验期内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48.29%、133.09%、96.76%; 补饲Ⅰ 组日增重最快。张勇等[16]研究表明, 在冬春牧草匮乏季节补饲, 母羊在高能量蛋白日粮摄入组母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摄入组, 随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升高, 日增重呈正增长趋势; 扎木嘎[17]通过20 d催情饲料的补饲, 各试验组母羊的营养摄入量得到了改善, 采食到的营养基本符合NRC要求, 各试验组羊整体体况明显增加, 为下一步配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述报道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冬春季节天然牧草获得的能量和蛋白质不能满足生长需要, 为了满足甘肃高山后备母羊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 严冬枯草期保持较好的膘情, 减少自身储备能量的消耗, 防止渡过漫长枯草期, 能在1.5岁时进行配种繁殖, 需要采用“ 放牧” +“ 补饲” 的饲养方式。
羊毛不仅仅是养羊业的主产品, 也是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如今, 随着人们不断改善的生活水平, 羊毛越来越被重视, 需求也越来越大。本研究中, 剪毛量Ⅰ 组> Ⅲ 组> 对照组> Ⅱ 组, 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1号补饲料组剪毛量最高。宋建林等[18]研究表明, 同等条件下, 发酵菌青贮处理秸秆后, 营养价值提高, 适口性得以改善, 羊只采食量增加, 生长发育加快, 从而提高了产毛性能, 陶可[19]在饲粮蛋氨酸水平对长毛兔毛囊发育、产毛性能影响的研究指出, 提高妊娠母兔饲粮蛋氨酸水平, 能使长毛兔产毛量增加, 都与本研究中Ⅰ 组剪毛量(3.64 kg)在高营养水平(1号料)下最高的结果一致。而出现剪毛量对照组高于Ⅱ 组、Ⅲ 组的现象可能由于牧区寒冷影响产毛量[20], 也可能由于毛样在采集和称重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自由放牧采食过程中植被的刮伤等因素所致, 有待进一步验证。
纺织业中细度最重要, 毛纤维长度仅次于细度, 也就是从品质上来说, 相同的细度, 毛纤维越长, 它的纺纱性就越好, 产品品质就越好[21], 另外毛纤维长度还决定着正确纺纱工艺条件加工系统[22]。
3.3.1 自然长度的影响 付咏梅和肖海[22]指出, 羊毛长度与营养水平有关, 营养的不平衡或不足能使羊毛变短。本研究中, 自然长度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 Ⅰ 组、Ⅱ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与牛春娥等[23]关于不同饲养方式对羊毛丛匀度影响的研究中, 枯草期放牧高山细毛羊羊毛生长缺乏营养, 需要及时合理地调整补饲配方, 通过人为补饲尽可能使羊只营养供给达到相对均衡, 提高羊毛的生长速度的结果相近, 与顾立伟等[24]研究在维持羊只正常生长需求以内, 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不断升高, 羊毛纤维生长长度越来越快的结果相近。因此, 补饲能有效补充冷季羊只所需营养, 羊毛长度增长快。
3.3.2 伸直长度的影响 伸直长度各组中, 补饲Ⅰ 组、Ⅱ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各组伸直率分别为35.06%、46.27%、42.12%和31.93%, 说明补饲有效的增加了羊毛纤维的伸直长度, 与刘守仁和赵全康[25]指出的全价营养饲粮对毛纤维的生长长度增长快结果相同, 但伸直长度Ⅱ 组显著高于Ⅰ 组, 与张衍文[26]、刘培剑和林英庭[27]研究的不同营养水平下氨基酸浓度大小对羊毛生长长度的影响结果不同,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细度对羊毛的品质及其使用价值非常重要, 除了品种影响羊毛细度的以外, 营养水平对此也有明显的影响。生态环境和营养水平对细羊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8]表明, 营养水平可以通过毛囊而影响毛纤维的直径。本研究中直径Ⅰ 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Ⅰ 组显著高于Ⅱ 组, 这可能是因为Ⅰ 组补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略高于其他各组, 有效地给予甘肃高山细毛羊营养物质的均衡补充, 提高了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的营养需要[28], 使高寒牧区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1.5岁能进行配种繁殖成为可能。与不同营养水平对羊毛细度整体上有明显影响的研究结果[29], 以及生态环境和营养水平对细羊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8]均相近。
羊毛的颜色是指毛纤维在洗净以后的天然色泽, 含有油汗、尘土、粪尿和污物等外来杂质的称为原毛, 羊毛的天然颜色有白色、黑色、灰色或杂色, 白色毛纤维的色度越强, 对纺织产品染色工艺的作用就越重要[22]。本研究中, Ⅰ 组> Ⅱ 组> Ⅲ 组> 对照组, Ⅰ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1号补饲料对羊毛白度有明显影响, 与张玉伟等[8]研究表明的补饲营养越高, 羊毛白度也能提高的结论相同。
强度是指拉断毛纤维所需用的力, 即毛纤维的抗断能力。伸度是指将已经拉到伸直长度的毛纤维, 再拉伸到断裂时所增加的长度占原来伸直长度的百分比[30]。羊毛的强度随品种、生理因素、饲养条件改变而改变, 与年龄呈曲线相关, 2~3岁强度最大, 之后开始下降, 还与饲粮营养有关[31]。本研究中, 强度Ⅰ 组、Ⅱ 组和Ⅲ 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伸度补饲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羊毛强伸度检测研究中[30]表明的, 牧草不足的时期生长的毛纤维强度小, 在冬春牧草不足时, 应适当补饲结果相同。强度Ⅲ 组极显著高于Ⅱ 组, 伸度Ⅲ 组高于Ⅱ 组, 差异不显著, 与王蕾等[31]研究表明的营养不良时强度下降结果不相同, 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补饲时间不及时出现营养不足或不均衡导致“ 饥饿痕” [8]。
甘肃肃南冬春季节牧草匮乏, 营养严重不足, 影响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性能。因此, 筛选出后备羊科学合理的补饲料, 保证后备母羊1.5岁能进行配种繁殖, 改变牧区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后备母羊饲养2.5岁才能配种的饲养方式, 减轻草地的压力, 减短饲养后备羊的周期, 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 并保护和改善生态; 还可以有效解决冬春季节营养不足而制约羊只的生产, 提高牧民经济效益。
高寒牧区, 补饲均能有效地给予甘肃高山细毛羊营养物质的均衡补充, 提高其体重, 剪毛量, 长度、细度、白度、强度和伸度。综合考虑羊只营养需要, 牧区草地情况, 1号补饲料最佳, 能使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1.5岁正常进行配种繁殖。
(责任编辑 武艳培)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